犹豫多年,终于做了近视眼激光手术是怎样的

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 http://m.jpm.cn/article-89438-1.html

我的朋友潇潇,前不久她做了近视激光手术。

她从手术之前对于技术原理及安全隐患的了解,到手术后的恢复,经过自己的学习整理,给她的朋友们带来了这篇重量级的科普文,其中甚至还包含了女性向的心理活动。

我看过之后,非常希望转给大家看。

——Unfun

上月,我终于做了近视眼激光矫正手术。对于近视了27年、度数高达度的我来说,算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改变。很多亲友听闻之后都说一直想做但又很犹豫,想了解更多详情,那么我就尽我所能,把你们想知道的全部细节都写出来,尤其会侧重于术前心理和术后恢复细节。

经历完这个手术,我对近视有了一些新认知和人生反思,想分享给近视度数比较高的朋友,以及……娃爸娃妈们。一个视力原本正常的小朋友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高度近视的,过程很温和,结果很痛苦。

此外,虽然目前看来我的手术非常成功,但我绝不会鼓动所有人都去做,因为这本质上是医疗美容手术,并不能根治近视眼。下文会解释原理。

自我暴露了全部心理过程,主要是想给尚在犹豫的人作为参考,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至第三部分。

一、我是怎么变成高度近视的

我小时候住在离城中心很远的边缘地区,同院没有能一起玩耍的同龄人,碰巧那个家属院也是当地图书馆,看书就成了我唯一的娱乐活动。我看书不挑场地,烈日下,微弱灯光下,有时候还藏在床空里看,因为觉得特别有安全感。

以我看书的习惯,非常不注意光线,而且长时间的大量的看,必然会近视。我人生中的第一副眼镜就已经度了,那时我刚过十岁。万幸的是,没过多久我们家就搬到了一个热闹的家属院里,有大量同龄人,我很快学会了之前怎么也学不会的自行车,闲暇时间跟小朋友们打羽毛球、爬山、滑旱冰,身体一下子变好了。此前我多病多灾老住院,搬家之后,除了补牙,医院。

然后就到中学了,高考大省的痛苦略去不表。总之刚进大学时,我的眼镜已经度了。那一年互联网正蓬勃兴盛,我认识了几个聊得来的网友,其中一位姑娘积极进行自我改造的经历给了我很大激励,我决定也改变一下。先从摘掉框架眼镜开始。

我去眼镜店配了一盒强生,半个月生活费都没了。接受隐形的过程也非常艰难,刚开始经常半小时都戴不进去,还经常戴反,或者把镜片揉破。慢慢的终于戴习惯了,体重也减了很多斤,我从一个外观很像“表哥”的人,变成了“表妹”,人也精神了不少。

摘镜前的表哥。“表妹”照欠奉:)

抛开了框架眼镜的束缚之后,我经常会忘记自己是近视眼,反正隐形眼镜那么薄,度数升高了也不会像玻璃镜片那么厚重。后来上班了,每份工作都高度依赖电脑,有时即便彻夜加班,仗着年轻,我也不曾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视了,不知不觉我就突破了这条防线,并且度数还在不断增加。

那时候PRK激光手术已经非常普及,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有这个需求,直到年的一次远行让我惊觉,原来我的近视是一个很大的拖累。

二、我为什么必须做近视手术

非常感谢F姑娘带我走上自由行的道路。那趟远行去了埃及。我们在沙漠露营,夜里我睁眼醒来,感觉有什么东西,摸出框架眼镜戴上后,惊呆了。

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和巨大的银河。

第二天早上聊起这件事,我感到很恍惚,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我忽然发觉,近视眼让我无法在第一时间与世界交流。

我们就在那辆车的位置,露天睡了一夜。

那是一次脱离舒适区的旅行,很多时候都没法戴隐形眼镜。有时我正戴着框架眼镜,突然向导把我们带到旷野里的一个无人温泉,惊喜是惊喜,但作为一个高度近视,摘下眼镜泡温泉,什么都看不清,很不爽。

在那次旅行中,我体验了水肺潜水。水下世界的缓慢与奇异激发了我对潜水的兴趣,我特别希望有一天能自由探索,而不是被动地被潜导拎着。

回来之后,我就开始看各种帖子。去哪里能学潜水?做了近视眼手术能潜水吗?那会儿休闲潜水在国内还没呈现爆发式增长,探讨手术问题的人很少,好不容易看到一两个讨论的,回答的人都说做不能。然后我就放弃了做手术的念头,先去学了潜水。

学会潜水之后,就可以和海龟一起游来游去了。后面那个人是我。

回头再看,这一步我错了。我没有研究手术原理,也没有咨询医生,仅仅是道听途说,就得出了潜水与手术不可兼得的结论。虽然当时没做手术也没什么大的损失,但后来,近视这个心理障碍在不断加深。

旅行变多后,我逐渐发现,每次我都会把框架眼镜盒、一大包日抛隐形眼镜和护照信用卡放在一起,它们都是我的命根子。出趟门怎么会有这么多命根子呢?

旅途中,每天都不确定会发生什么,有时候闭眼眯会儿,醒来即便滴眼药水也仍然干涩(是的,命根子里还有眼药水!),此时必须更换镜片。于是我永远都在提心吊胆地盘算此行带的日抛还够不够。

我非常喜欢在富士音乐节扎营的体验,可是住在帐篷里,每次睡前醒来时,摘戴隐形眼镜都是相当麻烦的事情。而且,住在青翠山间,一睁眼却无法看清大自然,这令我感到非常懊恼。

富士音乐节的梳洗区,从自己的帐篷里出来后,要走一段路才能抵达。

为什么不能戴框架呢?我也经常问自己。度数越高,框架眼镜就越厚越沉,抬眼看到镜片四周,物体都是畸变的,我讨厌这种无法与世界痛快交流的感觉,后来甚至于拍照、剪视频的时候,戴框架眼镜和戴隐形的感触都不一样。

与此同时,我在隐形眼镜方面也开始连续受限。有一天,我赖以生存的一款隐形眼镜清理液突然停产了,那段时间我非常崩溃,到处寻找替代品。另有一款隐形眼镜我特别信赖,但我度数太高,经常遭遇断货,导致只能从海外购买。这些都令我心理越来越脆弱。

更脆弱的是,我开始假想自己在旅行中遭遇特殊情况。比如看到中国游客海上遭遇翻船的新闻,我就会代入想象,在水里漂一夜,如果不摘掉隐形眼镜,我的眼睛肯定会完蛋,可是摘掉之后,度的我能看到过往船只吗?看到景区地震的新闻我也会想,如果夜里我已摘掉眼镜,然后地震了,陷入困局的我很可能会因为看不清地形而无法脱险。

当然,我也可以选择一些特别舒适、特别安全的旅行,但人生只能这样了吗?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病。

转眼已到年,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今年似乎是一个激光手术大年。年中,有位喜爱潜水的师姐做了激光手术,我了解到了一些细节,之后又陆续看到了科普界和娱乐界网红们做完手术的经验分享。我这才知道,如今不光是技术前进了一大步,权威医生也都发声了:“潜水没问题!”

我感觉这次可以出手了。

但我仍然有一个障碍,术前检查要求停戴一段时间隐形眼镜(因为隐形有可能影响角膜状态),这对于厌恶戴框架的我来说,实在有些困难。术后需要静养至少一周,我也不知何时有大段空闲。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再也不囤货了,在手头这批隐形眼镜用完之前,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三、我是如何准备手术的

10月的某天,我口角炎又严重爆发了,按以往经验,至少两周我都将是难以出门的破相状态。那天,我的双周抛隐形眼镜正好该抛了,又意外收到了一笔和手术费用差不多的进账。我忽然想到,不如从现在开始吧!

我立刻抛掉隐形,戴上框架,停了一个月健身卡。第二天,我去了师姐医院踩点。没选择同仁是因为,我特别不喜欢抢号和排队。医院清静舒适,自称手术设备和同仁一样,主刀大夫都是同仁的一线大夫(据我所知,同仁还有很多医院操刀),手术费用也一样。

同仁是什么设备我没查到,医院做半飞秒的设备是Alcon的Wavelightex和ex。

顺便说一下,我个人很支持医生出来“走穴”,医生能多劳多得,医院苦苦等待。在医院,如果术前检查没问题,我能立刻约到次日的手术,但如果在同仁,一般来说手术排号要等1-3个月。看到有网帖说,医院做出问题了没法追责,可是我想问,如果在同仁做出问题了你准备怎么处理?我认为对于一位口碑名医来说,无论在哪里执业,标准都会是一样的。而且,如果了解这个手术原理的话会明白,医生失误的可能性非常小。

医院的前台约好,框架戴满一周后做术前检查。为了防止自己继续犹豫,我决定,一旦检查没问题,次日立刻做手术。前台姑娘给了一串同仁大夫的名字让我自选,告诉我说可以去好大夫网站看每位大夫的评价,我看了一圈,选择了其中一位(以下以“A大夫”代称),因为我看到有位患者评价说,A大夫精神风貌特别不一样,“一看就是平时健身的”。我推测A大夫应该不是那种保守派医生,或许能解答我所担心的术后运动问题。

戴框架的那一周,我变得很紧张,和之前看网红帖的心情完全不同,因为这次是真的要去做手术了,每天晚上我都会疯狂搜索相关信息,然后自我辟谣,自我开解。

初期我搜的是手术不良后果,最令我害怕的是一种叫“圆锥角膜”的病症,看这几个字就足够脑补出画面了,看图片更惊悚,感兴趣可以自己搜。后来我想通了,首先,如果术前检查规范、医生负责的话,手术不会导致圆锥角膜。其次,如果未来真的遭遇了这种病变,也不是完全没救,无非就是砸锅卖铁,排号等着移植角膜。此外,我对人体器官复制和移植的前景充满信心,我觉得我未来一定会从中受益。

中期我突然开始担心,如果检查之后告诉我不符合手术条件,比如我角膜不够厚,眼底有病变之类的,我该怎么办?那才是真的绝望吧,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做出了决定,最后却是一场空。那就只能期待早日出现电子眼了。

检查前一天,我突然发现,对于高度近视者来说,视网膜隐患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坑,相比之下,角膜方面的故障简直不值一提。度以上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落”,发病防不胜防,治疗触目惊心。所以还是要科学用眼呀,别让自己和孩子沦为高度近视。

其间也跟一位通晓解剖学和运动学的朋友(是我)聊过我的忧虑,我不知道未来我还会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比如当年非常怕水、不会游泳的我,完全没想到自己后来会去学潜水。这么推测下去,未来的我冲出云端也不是没可能。如果做了手术,会不会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活动有影响呢?结果那位朋友对我说:“如果有影响的话,你现在度,影响应该已经存在了。”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想通了。

写到这里必须对这个手术进行一系列解释了。我很认真地梳理了一遍信息,以下是我的个人理解,但我不能保证全都正确,一切必须以医生说法为准。

1.近视的原理

眼睛里的晶状体是个能调节的凸透镜,看近处时变厚,看远处时变薄。

晶状体由睫状肌控制。看远处时,睫状肌是放松的,但看近物时,睫状肌会紧张,控制着晶状体保持在厚的状态。

如果养成长时间看近物的习惯,睫状体将无法再放松下来,也就很难控制晶状体变薄。

然后晶状体就无法灵活调节了!就这么厚着了。

那么看远处时,由于晶状体是厚的,成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于是你感觉看不清了。

所以科学用眼会强调,一定要注意休息眼睛,看近处不能太久,隔会儿就要看看远方,让睫状肌能紧能松。

近视之后怎么办?去配一副凹透镜,和你变厚的凸透镜(晶状体)相折抵。

2.近视矫正手术的原理

想让成像能落在视网膜上但又不想戴眼镜,那就看看眼球哪些地方可以想办法。

一种思路是植入,装一块人工晶体进去。目前常见的手术是ICL

(ImplantableCollamerLensorImplantableContactLens,可植入式隐形眼镜)。

先在角膜和巩膜交界处做一个很小的切口,然后把一块直径5毫米左右的人工晶体植入到虹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位。人工晶体很软,很贵,根据你的度数在国外订制。

优点:是可逆的,晶体可以取出,可以更换。眼睛创口很小,术后恢复快。适合高度近视,最高能到0度。

缺点:每次只能做一只眼睛,而且每次需要住院至少一夜。需要做局部麻醉。晶体很贵,订制需要等待,手术全程费用大概4万。

我的感受:眼睛里多了一个东西,以后需要拆掉或者换掉,我会觉得自己有点被动。而且宣传说是创口小,事实上术前还有个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也是会破坏眼睛组织的。

另一种思路是切削,在角膜上做出一个凹透镜。目前常见的是“半飞秒”和“全飞秒”激光手术。

飞秒(Femtosecond)是一个时间单位,1飞秒是1秒的千万亿分之一。飞秒激光是时域脉冲宽度在飞秒量级的激光。飞秒激光在安全切割方面非常厉害,精细无损,常被应用在精密雕刻、拆弹等领域。在近视眼手术中,飞秒激光被用来切削角膜,有两种方案:

半飞秒(FemtoLasik)先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上切割出一个角膜瓣(并不切成一个闭合的圆,会保留一部分角膜蒂连在角膜上),然后把角膜瓣掀起来,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eusis,简称LASIK)打造出一个凹透镜。最后再把角膜瓣盖回去,边缘会逐渐长好。这个手术要用到两台机器,国内叫它“半飞秒”是因为只有前半程用到了飞秒激光。

我从一个动画视频里截出了一些比较直观的动图,如下。胆子大的可以去Youtube上看各种真人手术视频,我反正是吓得关掉了。

全飞秒(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tion,简称SMILE)

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里隔空切出一个透镜,然后在透镜边缘切一个弧长3-4毫米的切口,医生用显微镊把切掉的角膜组织从这个小口里取出来。最后这个切口会慢慢长好。

半飞秒与全飞秒优缺点对比:

未来风险:半飞秒由于有很大一圈角膜瓣创口,所以被认为存在风险,比如当眼睛遭遇来自斜方的重击(比如拳击),角膜瓣恢复得又不够好的话,就有一定可能会移位或者脱落。相比之下,全飞秒创口非常小,能大大降低此类风险,宣传上也会特别强调这一点。

限制条件: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切削的角膜厚度就越厚。所以如果是高度近视,有可能做不了全飞秒,因为从小创口取出特别厚的角膜组织比较困难。而如果角膜足够厚,半飞秒可以进行二次手术,做完手术后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补削一次,这是比较常见的案例。

恢复情况:两种手术都是微创手术,只需要滴眼表麻药,手术时间非常短。半飞秒差不多第二、三天就能恢复到理想视力,但全飞秒需要的恢复时间更长一些。

费用:半飞秒大概1.5万元,全飞秒大概2.5万,这是北京均价。其他城市可能会便宜一点。

我的感受:最初我倾向于做全飞秒,因为我有多种运动需求。光看宣传的话,全飞秒好像是最新最好、绝对优于半飞秒的,但稍微研究一下,手术时取出角膜组织那一步其实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半飞秒虽然有角膜瓣移位风险,但了解一下角膜构造后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总之都有明显利弊,如果自己很难取舍,就交给医生判断。我选择的A大夫似乎不爱做全飞秒,而且我度数又特别高,最后我做了半飞秒。

写到这里就能解释开篇所说的,为什么激光矫正手术不能根治近视眼?因为它只是帮助你在角膜上挖出了一个隐形眼镜而已。你的睫状肌仍然是难以放松的,晶状体仍然难以调节,如果手术后仍然长时间看近物,你的度数可能还会增加,结果就会重新戴上眼镜,或者去做二次切削。悲剧。

但我觉得这还不是最悲剧的。对我来说,术前我度,是高度近视,术后我还是一个度的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本身就有很多风险,比如,当一个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大重量、高强度锻炼,或者自然分娩时,会有一定的视网膜脱落风险,我看到的一些案例,真是防不胜防。所以还是要科学用眼呀,别让自己和孩子沦为高度近视。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遭遇了视网膜或者晶状体问题,或者视力下降,而且发生在激光手术之后,有人就会说,你看,这手术做不得吧,但这个锅不该由激光手术来背。道理如上。

其实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没有从睫状肌入手的治疗方案?如果能找到解决方法,是不是就能彻底根治近视眼了?如果你知道答案,请一定留言告诉我。

四、术前检查是怎样的

戴了一周框架后,我忐医院。之前我已经按前台姑娘叮嘱,从药店买了一瓶氧氟沙星,提前四天开始滴。从说明书看来,滴这个应该是为了消炎。

术前检查全程需要大概两个小时,其间换了四五个房间,用上了十多台机器,检查的护士和大夫也一直在换。比较意外的是,这两年我用眼特别狠,但视力一点变化都没有,不知道是因为上岁数稳定下来了,还是因为我这两年开始保持规律运动了。

检查项目太多,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

1.角膜厚度

护士用一个仪器对我的眼睛拍片扫描后,我听见打印机开始响,不知哪儿来的直觉,我觉得我马上就能知道角膜厚度了,这是我最最担心的一个指标。然后我赶紧冲过去拿起那张彩打的纸,一眼看见有一个数字是。其实我完全看不懂那张纸上的图形和数据,但那确实是我右眼的角膜厚度。我的左眼是微米,也就是0.毫米。

为什么厚度很重要?此时必须讲一下角膜。

角膜是一块透明的膜,上面没有血管,中心厚度大概0.5毫米,周边厚度大概1毫米。(引入一个参照物,正常隐形眼镜的中心厚度大概在0.04-0.09毫米。)

半飞秒手术中,角膜瓣的厚度约为微米。每度近视需要汽化掉约12微米角膜。

手术完盖上角膜瓣后,连带角膜瓣的厚度加剩下的厚度,需要达到微米,这是一个安全底线。如果角膜留少了,很容易引发“圆锥角膜”,就是前文说的那个图片很惊悚的病症。

比如我度,大概12x8=96微米的角膜就会彻底没了,以左眼为例,-96=,我还能剩微米角膜,以后视力回落了甚至可以再削一次。但事实上,最终A大夫给我削掉的角膜比这种算法要多,我相信这是基于我年龄和视力稳定程度作出的方案。

如上图所示,角膜有五层,前三层是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激光手术最深只动到基质层,不会再往下切了。

上皮层由五六层细胞组成,厚度大概50微米。上皮层再生能力特别强,受损后一般48-72小时内就能原样长好。

前弹力层厚度大概8-14微米,与基质层的分界不明显,这一层没有再生能力。

基质层是角膜里最厚的一层,大概微米,受损后不能再生,会被瘢痕组织代替。

把以上信息梳理一遍,就能知道术后自己的角膜是什么状况了。

2.干眼测试

医生把两张印有刻度的竖条试纸贴在我的下眼睑上,由于异物带来刺激,眼睛会涌出泪水,浸湿试纸。5分钟后,试纸的一部分会变成黄色,如果黄色长度在10毫米以上,就是正常的,如果低于5毫米,就算是干眼了。我左眼刚过5毫米,医生为此还跟我预警了一下,不过我也知道,自己之前就有干眼症状。

激光手术后的一个常见症状就是干眼,医生会开很多人工泪眼让你每天滴,随着创口愈合,干眼症状会转好。如果术前就有特别严重的干眼症,医生可能会拒绝做手术。这一点一定要听医生的,干眼真的特别痛苦。

3.散瞳

前面讲了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关系。散瞳的目的是要彻底放松睫状肌,这样能测出最真实的视力,让主刀大夫作出准确的切削评估。

散瞳是当天检查的最后一步。护士每隔五分钟给我滴一次快速散瞳药水,滴了四次,然后带我做了电脑验光。之前我看帖子里说散瞳之后视觉会有很大变化,但我躺在沙发上并没感到异常,等到后来一拿起手机,差点吓死了,手机上的字怎么也看不清了!我能看到各种框,却看不见字。此时已完成了所有检查,需要去前台交术前检查费,总共元,但我就像半盲了一样,靠手指的键盘习惯完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zlff/10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