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
供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室外寒风呼啸
室内可以说是“温暖如春”
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
也带了不少麻烦
咽干、嗓子痛、皮肤干
头晕、胸闷......
种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很多人为防寒保暖,紧闭门窗
空气流通不好、干燥
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
造成室温过高
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
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
从而导致出现“暖气病”
冬季应该警惕哪些“暖气病”?
又该如何预防呢?
呼吸道疾病
进入冬季,气温不断下降,室内活动时间增多,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减少,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冬季空气干燥,尤其是供暖后,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预防建议冬季气候寒冷,无论成人或孩子,都要做好保暖。有暖气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另外,冬季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
体弱的老人或儿童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
生活上,要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
皮肤瘙痒症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下降,会使得皮肤表面的水分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燥,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皮肤敏感发红等现象。此外,洗澡也应慎选沐浴露,因为强碱性的沐浴露将皮肤上具有保护作用的油脂洗掉,导致皮肤蓄水功能下降,水分流失加剧,引发干燥瘙痒。
预防建议要预防皮肤干燥,面部清洁时宜选择温和保湿效果强的无泡沫型洗面奶。
清洁时还要注意水温,秋冬最好用20℃左右的温水洗脸,过热的水温会带走皮肤上的天然油脂,令皮肤变得干燥。
洗澡时可选择天然温和的沐浴露或不用,避免使用清洁力度太强的产品。洗完澡之后,可涂抹滋润型身体乳,保持身体肌肤水润感。
泌尿系统疾病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预防建议每天都要补充足够水分,避免尿液矿物质结石增加,建议每天的水分摄取至少要达C.C;
避免食用太多肉类、内脏等高普林食材,喝汤尽量选择蔬菜熬煮的汤,避免喝经过肉类熬煮的火锅汤;
若过去曾患过泌尿道结石的患者,复发机率高,应特别留意。
心脑血管病
室内温度过高会消耗人体水分,导致体内体液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还易导致肺循环不畅,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预防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做好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每天通风,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眼睛干燥症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预防建议预防眼睛干燥可以用热水的蒸汽熏蒸眼睛,也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刺激泪腺分泌。
要改变用眼习惯,定时休息,建议用眼30分钟后休息几分钟,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电视或手机,时不时眨眼来缓解眼部干涩。
健康小贴士半夜口渴:半夜口渴是暖气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喝乌梅麦冬茶来治疗。乌梅3枚,麦冬3克,加开水冲泡后饮用。
鼻干出血:暖气引起的鼻干以早晨睡醒后最为严重,有的鼻腔可有少许血丝,严重者则会出现鼻流血。可以用金银花、罗汉果泡水饮用。鼻出血可以饮藕节汤。
咽喉肿痛:金银花、生甘草、胖大海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对暖气烘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咳嗽:暖气病引起的咳嗽一般为干咳,痰少或者没痰,可以取梨榨取汁液后,略加凉开水饮用。
便秘:因暖气病出现的便秘宜“润”不宜“泻”,可用芝麻核桃饮: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炒熟研碎每次取10克,加蜂蜜1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
全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