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难不难治在家学习如何防控儿童近视

白癜风可以做漂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20/8970777.html

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第36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医院院长马骏,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邹海东,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主持新闻发布会。来看文字实录↓

郑锦:一、病例情况。年2月28日0—12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18例;新增治愈出院3例(其中1例曾为重症患者,经多学科专家团队积极救治后治愈);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月28日12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例,发现确诊病例例。确诊病例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月龄;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4例有湖北以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1例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外地来沪人员例,本市常住人口例。

目前,43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3例重症,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59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二、医疗救治情况。各级医疗机构切实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关口前移、严密筛查,医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充分依托学科综合实力和临床专业优势,集中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救治、科学施治、精心照护,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夯实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更好发挥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的“社区守门人”作用。

继续做好本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对疫情发生以来本市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更好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完善全市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研究通过公安大数据和健康云平台上报全市发热筛查数据,提升信息上报效率。梳理本市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下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服务体系,强化中西医结合协同工作机制。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商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工作进行督导,重点包括体温监测、个人防护、清洗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人流量控制等重点环节。对本市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督导,重点包括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工作场所管理、技术服务过程中的消毒及防护等情况。

市人社局所属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调整本市人事考试对外业务受理方式,暂停窗口现场证书领取业务,通过加速畅通网络渠道、电话咨询业务预登记、全面推行电子证书等措施,切实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做到证书发放工作不间断、为考生服务不间断。市道路运输局进一步做好本市道路货运行业复工后疫情防控工作。申通地铁集团进一步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行业疫情防控,上海地铁从2月28日起,全面启动车厢扫码登记,为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疫情排查、及时联系乘客提供便利。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专家,医院、医院,医院。在整个疫情防控战役中,上海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必胜之心、仁爱之心、责任之心、敬畏之心,努力把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希望全体市民和医务工作者一起努力,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还没到摘口罩的时候!要继续闷、勤洗手、用公筷,良好卫生习惯也是抵御病毒的“硬核实力”!

——热点问答——一手抓发热病人诊治,一手抓日常医疗运行Q

新闻晨报:上海的第一例新冠肺医院发现,医院也是上海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之一,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医院发挥了哪些作用?为未来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将提供哪些借鉴?

A

马骏:医院是上海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为长宁区及本市西部区域的市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危急重症救治服务。院内设有独立的传染楼,常年担负传染病防治任务。作为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我们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发现上海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我们还保持了患者零漏诊、院内零感染。这当中有一定的偶然和运气因素,但是也反医院日常工作的基础,体现了我们的“内功”。这也是全上海医疗卫生系统面对疫情保持严谨、高效诊治的一个缩影。

我们观察到,每年的年末岁初是冬春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医院常设的发热门诊总是爆棚,为了预防高峰,减少候诊拥挤,去年10月我们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改造,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和诊疗环境,可以容纳日均人次以上就医,并做到发热病人就诊过程中的“六不出门”,为今年的工作做好了硬件准备。

今年1月15日晚,我院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武汉来沪患者,经初步检查后被列入可疑病例收治隔离,并按程序上报,后经国家卫健委复核,确诊为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能够发现首例患者,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之前已对发热门诊及其相关科室的医护团队进行了专题培训。

疫情爆发以来,我院作为医院之一,接诊了近例发热患者,其中疑似留观53人,确诊20人。先后有余名医护人员参与医疗救治,由呼吸、感染、急诊、影像等16位主任组成的专家团队,为全区的疑似患者提供会诊,共筛查病例人次。医院还派出医护人员前往市公卫临床中心、长宁区隔离点提供医疗支援。

大年夜上海第一支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时,我们也心潮澎湃。但是,我们懂得,战役打响后,有人去前线冲锋陷阵“拼刺刀”,也要有人坚守后方,上海的“父老乡亲”需要我们这样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来守护。为此,在“患者零漏诊、医护零感染”的目标下,我们确定了“一手抓发热病人诊治,一手抓日常医疗运行”的原则,让危急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逐步、有序地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目前门诊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住院部床位使用率70%以上。

我院毗邻虹桥交通枢纽,与虹桥机场和口岸积累了丰富的联动救治经验,与虹桥机场共建的“仁虹通道”是市级服务品牌,医院也是上海国境口岸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我们正在与虹桥机场海关等对接沟通,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

守护患者,区域性医疗中心义不容辞!我们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全力以赴,尽力满足市民医疗需求,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危重病人治愈出院,鼓舞医务人员的士气,更给广大民众以信心Q

文汇报: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有例患者出院,出院率超过80%。请问胡主任,您作为救治组专家,能否分享一下参与救治的过程,新冠肺炎到底难不难治?

A

胡必杰:近日,上海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好消息不断:2月22日,4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2月25日,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长达12天的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并痊愈出院,这是上海首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截至今日,上海例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例,痊愈出院率82.8%,在院患者数量也大幅减少。

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市公卫中心收治的多例成人新冠肺炎,绝大多数是输入性患者,老年人比较多,60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一。25日出院的这例危重患者,男性,68岁,原来就有其他疾病。入院时,病情非常严重,胸部CT显示两肺广泛炎症,呼吸衰竭,并有低血压、休克。救治组用了升压药,同时也进行积极的呼吸机通气治疗。这位病人是两个感染合并,一个是细菌感染,同时又是新冠病毒感染。他入院时血浆里的白蛋白很低,可以想象,从这几个指标看,这位老先生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治疗团队严密监测,积极处理,患者1月23日插管,2月4日拔管,拔管之前进行了评估,拔管顺利,之后一步步恢复。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出院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通过采取积极措施,重症、危重症有望康复。

这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是上海市综合医疗水平和能力的展示,是对新型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的一次考验。我们医院重症医学科吴威副主任医师每天直接参与患者救治,用他的话讲,重症病人基础状况差、情况变化快,处理过程如履薄冰,常常是惊心动魄。

危重病人治愈出院,鼓舞医务人员的士气,更给广大民众以信心,充分体现上海应对新冠肺炎“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策略和方法,是科学有效的。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医院发展中心组织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眼科、口腔科、五官科等部分防控高风险科室的诊疗项目将于下周起逐步恢复

Q澎湃新闻:这段时间仍有市民反映就医受到疫情的影响,如口腔科等目前还没有恢复,上海卫健委有哪些举措,推进上海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逐步恢复?A郑锦:各级医疗机构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日常诊疗服务开展。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自3月2日起,医院在普通门诊全面恢复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专家门诊,住院、手术服务持续有序开展。眼科、口腔科、五官科等部分防控高风险科室的诊疗项目也将在采取严格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于下周开始逐步恢复。

目前,对暂未恢复的检查项目,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其他替代性诊疗手段。在现有全预约就诊的情况,对预约有困难的部分老年患者,医院也会尽力安排好当日预约,并做好现场指导。

医院急诊一直保持24小时全面开放,对部分专科急诊如有牙髓炎治疗等需求的市民可前往医院就诊,如市口腔病防治院、同济口腔、九院、市一、市六、十院、医院,相关服医院的网站上查询。

医院的产前诊断在疫情期间一直开诊,现医院的胎儿医学诊疗科目已全面恢复,医院产检的且需要做胎儿医学诊疗的孕妇根据院内转诊规范进行诊疗,其他有需求的孕妇按照原有转诊流程经接诊医生预约后,到医院经健康监测后进行检查。

对于肾功能衰竭者、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经预约,医院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提供不间断的医疗服务。我们将每天认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jbgs/1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