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么快,老年人怎么吃才跟上节奏

今天要说“营养”

吃就好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呢?

因为不管的话,你就可能不得不承担这些后果:

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脚气病,曾在我国部分地区爆发过,属于一种神经性的疾病,严重可能导致死亡

缺碘导致的克丁病,曾经的一些偏远山村里,整个村庄都找不到一个脖子不大的老人

缺乏尼克酸导致的癞皮病,新疆年时曾爆发过,生病后不只是皮肤,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缺乏某种营养

你的身体会给你发出警告

而你关心的人也可能因此而陷入危机

比如小时候大家可能都得过的口角炎,烂了嘴角一笑起来都会疼。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也是核黄素导致的。

还有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干眼症,眼睛中出现了像包膜式的白斑。

下面这幅图则是叶酸缺乏导致的婴儿发生神经管畸形。神经管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能达到千分之二,个别的地区,比如吕梁地区,曾达到百分之二的发病率。

这也是为什么要给育龄妇女发放叶酸片的原因。在美国,面粉里是强制添加叶酸的,为的就是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率。

下面这个从更微观的视角,我们能看到缺了营养后,我们的身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是正常的血细胞

而这,是缺铁性的血细胞,不再饱满,变得又小又空。

这些资料权威吗?

他们都是出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员霍军生老师。

一生都从事着营养事业的霍老师,对我们的营养数据都如数家珍,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也一次次见证了营养的力量。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营养工作的深入,缺铁性贫血的人口占比从年的20%已经降到了如今的9.7%。不再有人因为干眼症而失明或死亡,叶酸缺乏导致的婴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也越来越少。

虽然上面提到的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已经不再普遍,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并不意味着营养不良已经不存在。

“如果人体是一个精密的建筑,营养就好比这座建筑最基础的材料,如果材料质量不好,整个建筑就会经常出现问题。也就是身体会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已经开始意识到注重营养的重要性。

那么回到这个时代的特征本身,也许有人会问:过去为什么没有老年饮食问题和老年病?

因为很长一段时期人的寿命很短,时全球平均年龄只有31岁,年时也只有48岁,直到年才提高到67岁。

如今,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变得更长。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人口的暴增和老龄化状况的日益的重,这些也让时代和时代中的人们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营养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离我们越来越近,比如60岁以上人群的贫血率是12.6%,而6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则已达到58.9%。

那么,老年人究竟到底咋样才能吃得营养?

先跟霍老师读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的六大推荐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在最初的膳食指南中都鼓励大家多吃,但如今的指南却都推荐大家少吃,这是因为过去的食物营养密度较低,只有多吃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而现在食品工业化后食物经过加工,营养密度已经提高,所以要限制量。

当然,老年人不必少吃,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本来就吃得少,不能再少吃了,正常吃即可。

多吃奶类、蔬菜和大豆,特别要多吃蔬菜中的叶菜类。几乎每种食物过量食用都可能会导致某些问题,但只有叶类蔬菜,多吃有益无害。

为何肉类食物要适量?主要是蛋白质要适量,蛋白质少了不行,但蛋白质太多则会对肾带来严重的负担,导致肾病的高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提倡“减盐”,但不能因此就不吃盐。只是依靠食物里的钠是不够的,甚至会威胁人体的健康。因为当人体缺钠的时候,心率会发生骤变,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控盐应适量。

老年营养特别提示

然后,老年朋友们请记住下面的这几条营养态度:

1.不要草率大幅改变饮食

不管听信了什么“惊人”的消息或者说法,都不要轻易地大幅度地改变自己的膳食结构。如果有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缺乏的营养去微调和补充自己的饮食,但切勿不要直接改变整个结构,比如突然开始吃素完全不吃动物性食物等等,都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2.要不同类食物多样

食物多样是不同类型的食物多样,很多人早上会做杂粮粥,杂粮米糊等,但其实里面的食物基本上都是豆类这一种。。

食物多样是多种类型食物,大家现在很容易忽视的一类食物就是坚果,膳食指南中指出大家每天摄入的豆类和坚果应该达到50克,但实际上现在我们的平均坚果摄入量只有两三克。大家应丰富食物的种类,最还根据《指南》建议,做到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不重复的食物。

3.别被食品安全吓倒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但并没有谣言中所称的那么普遍,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基本都是经过了安全检验的。没有必要因为谣言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导致食物摄入不足。

4.吃过期剩饭不是节俭

长时间放置的食物,比如放置了两天的食物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次生代谢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后对身体会造成危害。所以,过期的剩饭应果断扔掉。

5.某种食物的功效都是有特定前提的

很多人获取的营养知识都是通过广告等渠道,而广告往往是抓住食物中的某一个特点去夸大,真正的科学的营养知识都是体系化的,有前提的,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体质的去叙述的。

比如“应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这种提醒一定是针对于有对应疾病风险的人群,而不是所有人,像小婴儿正是要摄入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不吃脂肪只吃蔬菜就是不行的。还有膳食纤维,也是根据肠胃情况来决定要不要多吃,太粗的纤维也会损害胃肠。

总之,不存在没有前提的好食物,食物的好处都是在特定的前提下的。那些不讲前提地去夸大某种食物的说法基本就可以断定是不靠谱的。

6.有条件可以补充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适量补充一些营养素。因为想通过膳食搭配去补充营养素是很难达到营养的绝对均衡的。而且即使同时摄入营养补充剂,添加了某种营养素的强化食品以及正常的食物这三类,也不用担心会造成营养素的超标,安全的摄入量范围早已在科研人员的计算内。

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补充强化食品和补充剂,比如贫血的人群可以选择铁酱油,老年人群注意补充维生素D等等。

7.千万不要缺少优质蛋白

现在很多人因为一些说法就不吃蛋黄,不吃红肉,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发生肌减症。这就是不科学的营养知识导致的优质蛋白缺乏,植物里的蛋白并不能完全替代动物蛋白,如果缺乏优质蛋白,很容易发生肌减症,随后还会因此导致发生摔伤、骨折等情况,最终影响日常的生活。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荒谬的说法,像是酸碱平衡理论,这个理论是完全没有科学支撑的,不光是现代营养学里没有,中医养生等学科里也没有提到相关的说法。

还有许多食物只是差异化消费的现象,并没有科学基础。像是比正常食品贵10倍的有机食品就属于消费的差异化现场,但其实从营养角度,有机与健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为啥我会知道这么多的干货营养知识?

因为我参加了年度的食品安全营养进社区呀!

这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北京青年报“食今不昧”联合主办的科普活动哦~属于学会的“食品安全进万家”行动中的一部分。

这次我们走进的是建国门街道的外交部街社区,50多位社区居民参与了这场知识量满满的讲座~

长按并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zzbx/11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