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近视矫正手术之前,花几分钟了解一下……
近视是什么?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
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之内)。
单纯性近视又可分为:
轴性近视:最常见,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屈光力(即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的屈光性能)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导致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医学统计:正视眼的眼轴长约24mm,眼总屈折光线的屈光力约58.6D(即度)。
什么是近视矫正?
当人眼屈光力大于58.6D时,成像在视网膜前,即近视。例如:近视者眼轴达到27.mm时,总屈光力约为68.6D时,现代医学是没有办法压缩眼轴长度的,只有通过减少眼的总屈光力10D,才能让其眼成像在视网膜上,近视者才能清晰视物。
通过在眼前附加镜片而改变整个光学系统的屈光力来达到正常视力的方法就是近视矫正。
近视矫正≠近视治疗
矫正没有缩短眼轴的长度,也不能增加因眼轴变长而导致变薄了的视网膜有厚度,没有降低视网膜发生病变的风险。
近视矫正的方法(按上例):
戴镜在眼前附加-10D的镜片,让眼和镜片整个系统的屈光力为58.6D。
手术在眼角膜上磨出一个-10D的“镜片”,让眼整个屈光力达到58.6D。
手术既然是在角膜上“磨成镜片”,我们就要看看角膜的结构特点了。
角膜在结构可分为5层:1、上皮细胞层,厚约50微米,是角膜抵御外来侵犯的第一道重要防线,上皮细胞层可生长迅速,对绝大多数的细菌和毒素有很大的抵抗力,可再生,24小时即可修复,且不留瘢痕。该层神经丰富,感觉灵敏,轻微损伤,即有明显异物感。2、前弹力层位于上皮基底膜后面,厚约8~14微米,胶原纤维组成,不能再生,损坏后会成为不透明的疤痕组织。、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没有血管直接供应,代谢缓慢,病理代谢产物不易除去,炎症过程常迁延难愈。角膜基质层的透明性决定于角膜小体的完整均匀与否,任何外伤或炎症破坏了角膜小体,即使愈合后,也终将遗留程度不等的混浊,即角膜翳,影响其弯曲度和透明度,从而使视力受损。4、后弹力层膜由内皮产生,大约10微米厚,比较坚韧,损伤后可以再生。5、内皮细胞层厚约5微米,宽18~20微米,直接与房水接触,再生受限制。下面我们来看近视手术了
再次提醒:近视手术是矫正手术,不是治疗手术
“近视手术”指的就是角膜屈光手术,可分为激光和非激光手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按切削模式可分为两类:选择做哪种屈光手术时,年龄是屈光手术设计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同年龄的近视进展程度不同,术后的恢复程度也不同;同时年龄还与调节力密切相关,会直接影响到近用视力。?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它对年龄的要求是≥18周岁;屈光度数:近视≤-12.00D,散光≤6.00D,远视≤+6.00D,而对于采用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透镜取出者,建议矫正屈光度与柱镜之和≤-10.00D。?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它对年龄要求和板层一样,屈光度数范围:近视≤-8.00,散光≤6.00D。无论是板层还是表层屈光手术,对患者屈光状态的稳定状况有一定要求:在两年及两年以上的时间内,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
一个非正常现象:医院会选择性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术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来排除手术相关禁忌,一是确保是否可以进行手术;二是设计手术方案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素。绝对禁忌症:疑似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
其他类型的角膜扩张、角膜厚度无法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
重度干眼、
一些全身结缔组织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焦虑和抑郁等。
相对的禁忌症:角膜过度陡峭、超高度近视眼合并显著后巩膜葡萄肿且矫正视力<0.、
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几个关心的问题
部分患者术后的确有视力反弹(减退)的现象。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制定手术方案,矫正的度数等,一般会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过矫余量,手术完成后,有的会有远视漂移的效果,这种低度的远视也称为隐性远视,年轻人的调节能力基本上都能保证远视力正常,当眼内压等其它因素让切削处曲率增大(即眼的屈光度数增加)如果余量合适,达到动态平衡后,才是一个正视眼状态
如果余量偏小,达到动态平衡后,可能还是一个低度的近视眼状态。
从人的身体来看,短期反弹的可能小,从长期来看,反弹的可能稍大。
?与患者术前的屈光状态有关:如果手术前近视度数稳定,基本不用担心“反弹”,但术前年龄小或屈光状态不稳定的,有术后发生近视的可能。?和手术本身关:目前主流的手术是激光类的,其中板层手术是对角膜瓣下基质层进行屈光性切削,从而降低瞳孔区的角膜曲率。手术使角膜中央区前基质层被切削变薄,被切断的胶原纤维松弛向周边回缩,不再承担抵抗眼内压的作用,周边角膜组织厚度增加,在侧向角膜剪切力和眼内压作用下角膜往前突的动态平衡使得术后角膜形态呈现多样化,从而影响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或身体状态的变化,如眼内压的变化,都会影响被切削变薄了的角膜的动态平衡,严重者有出现圆锥角膜的可能)浅层切削,剩余角膜基质层足够抵抗眼内压的作用,侧向的角膜剪切力占主导作用,在周边组织的牵拉作用下使得角膜中央区变扁平,术后早期的屈光状态多呈现远视飘移的效果。中等程度的切削,剩余角膜基质层受眼内压作用往前突和受周边胶原纤维剪切力牵拉变扁平的趋势此涨彼消,逐渐趋于平衡,角膜形状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一旦角膜被切削过深,平衡被打破,剩余角膜基质层不足以支撑眼内压的作用,就会出现屈光回退,严重的甚至发生术后角膜膨隆。板层切削相较于表面切削而言,更容易发生术后角膜膨隆。(这是最危险的状况)手术炎症切削的基质层,代谢缓慢,消炎药物也难以到达该部位,炎症隐蔽性强,且长期不能消除。台湾最早进行近视手术的蔡瑞芳教授发现其患者在十多年后因手术带来的炎症依然存在,带来的损伤不可恢复,这就是著名的“蔡瑞芳封刀事件”。视力减退是屈光手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但不同的手术类型引发的原因也有各种,例如不规则散光、角膜上皮内生、基质浑浊等等。屈光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在术后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所以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手术影响泪膜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或日常所用药物:?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分泌泪膜的结构组织会逐渐衰退;如果此时手术,术后结构组织修复、角结膜伤口恢复时间长等因素,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性别:女性闭经以后,体内雄激素含量降低,影响脂质层,泪膜变得不完整,稳定性下降,泪液水分蒸发过快。?药物:一些降血压药物能影响泪液的分泌。有些滴眼液中所含的防腐剂对眼表上皮组织有毒性作用,长期使用会影响泪膜稳定性。长时间滴用激素类滴眼液,会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代谢,影响脂质层和黏液层的产生,破坏泪膜的稳定性。?手术本身:冲洗结膜囊时可能会损伤结膜的杯状细胞。术中角膜激光切削、角巩缘切口或者透明角膜切口等均可造成切口周围感觉神经纤维功能障碍,使角膜局部敏感度下降,眼表受到干燥刺激时引起的反射性瞬目减少,泪液蒸发过强,引起干眼。因此屈光手术时为了保护泪膜,促进术后泪膜功能的尽快恢复,才能减少患者术后的不适症。术前仔细检查患者的泪膜功能尤为关键,术中仔细操作也能尽量减少对眼表结构的损伤;术后合理用药,补充人工泪液。对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术前即可开始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专家故事医院——北京同仁,院长王宁利教授做客撒贝宁的《开讲啦》时,撒贝宁:“很多观众问做不做近视手术的问题,您一看(王教授戴眼镜),这不全知道了嘛!如果近视眼手术那么好,为什么您不做”。节目中,王教授耸耸肩,笑而未答。
既然是手术,必然有风险,其实目前单从技术方面来看,近视手术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给很多需要摘镜者带来了方便。但从风险方面来看,其风险是与时间正相关的,时间越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越大。
选择永远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chraly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