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和免疫,是在整个肿瘤界都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很多癌种都有了效果好、副作用可耐受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
但对于宫颈癌来说,目前除了手术、放疗、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外,可用的其他治疗方案并不多,专门针对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近期,有一款靶向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被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
1、什么是ADC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顾名思义,就是把可以“有效杀掉癌细胞的毒性药物分子”和可以“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化学反应偶联,形成的一种可以精准杀伤癌细胞、却不伤害正常细胞的药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
并且,因为肿瘤表面的抗原是多种多样的,相对应的抗体也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们可以根据肿瘤的不同制备不同的抗体,进一步制作抗体药物偶联物,理论上,所有的肿瘤都是可以通过该方式制备靶向药物的。
当然,这个抗原和相应抗体的选择是很慎重的,要与毒性药物分子合成稳定的、有效的、毒副作用可难受的偶联物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而获批的这款ADC叫Tivadak,靶向的是“组织因子”,??组织因子是一种参与肿瘤信号传导和血管生成的物质,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在绝大多数的宫颈癌患者和许多实体瘤中都有表达。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个药靶向组织因子后,可以将偶联的药物(单甲基奥瑞他汀E)直接送到癌细胞内,杀死癌细胞。
2、Tivadak疗效如何?会被FDA加速批准上市的药物,在疗效方面自然是有话语权的。
年的ESMO年会公布了该药物Ⅱ期临床试验的数据。
该试验叫做innovaTV,共纳入了位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这些患者在入组前都接受过双重化疗但病情进展,或接受过至少两种疗法治疗复发或转移性疾病。
这位患者中,68%为宫颈鳞癌,27%为宫颈腺癌、5%为腺鳞癌,因为是单臂试验,没有设置对照组,因此所有患者用的都是Tivadak,每三周给药一次,每次2.0mg/k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用药后的随访中发现,有7位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17位患者部分缓解,该药在这些宫颈癌患者中有效率(ORR)为24%,一共有77位患者的目标病变有变少。
另外,这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2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1个月,6个月总生存率为79%。
而以往,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往往治疗困难、预后极差,只能用化疗作为姑息治疗,没有统一的二线治疗方案,且通常有效率不到15%,患者存活也通常不到一年。
因此从数据上看,该药可以说是给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了不错的新选择。
图片来源:摄图网
3、副作用怎么样?要了解一种药物,要先了解它的疗效,再了解它的副作用。
这个药物的不良反应总得来说是可控的,其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25%)包括血红蛋白减少、疲劳、淋巴细胞减少、恶心、周围神经病变、脱发、鼻出血、结膜不良反应、出血、白细胞减少、肌酐增加、干眼症、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增加(也就是凝血功能变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相当于出血后止血时间延长)、腹泻和皮疹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些副作用按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序,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在52%,和化疗药物相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总的来说,这个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都不错。
不过哪怕该药物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疗效和副作用都优于传统治疗,我们依旧需要更有效、总生存期更长的药物来帮助宫颈癌患者生存。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