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晶状体位于眼睛的前部、相当于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位于眼睛的后部、等同于相机的底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变得浑浊,就称之为白内障。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会造成视网膜病变,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定期前往眼科检查眼底。另一方面,血糖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从而造成白内障的产生,同样值得我们的注意。
糖尿病性白内障如何治疗?
一般来讲,当白内障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手术治疗白内障更是宜早不宜晚。原因是白内障造成的晶状体浑浊,会干扰眼底医生对眼底的观察,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眼底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目的,其一是为了提高视力,其二更是可以为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早期检查和治疗打开光学通道,提供条件。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因此术前需要进行完善的全身情况评估,特别注意心脑血管情况能否接受手术;
术前空腹血糖需要控制在8.3mmol/L(口服药物)或者10mmol/L(注射胰岛素)以内,过高的血糖会导致术后炎症及感染风险升高;
术前应尽可能详细进行糖尿病相关的眼底情况及眼表情况的评估。
应该如何选择人工晶体呢?白内障手术是将浑浊的晶体取出,再放入一枚人工晶状体。人工晶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总体分类主要包括单焦点、双焦点、多焦点三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双焦点及多焦点晶体由于其光学特性,可能会影响后期对于眼底病的检查与治疗,因此单焦点的人工晶体是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较为安全的选择。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与其他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重、眼内炎发生几率更高,因此要特别注重遵医嘱术后用药;
对于术前晶状体浑浊较严重、遮挡眼底检查的患者,建议尽快进行眼底检查,可于术后1周完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糖尿病患者本身眼表状态更脆弱,而白内障手术是干眼症的重要医源性因素,因此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眼部不适(如畏光、异物感等),可以在术后1月于眼科门诊进行干眼症相关的评估及治疗。
总之,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要积极控制血糖、重视眼底病变,同时注重围手术期综合管理。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刘雨诗
编辑:周吉超
附:白内障与老年眼病组出诊时间表: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