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全球首创管线冲击IPO,拨康视云能否在

近年来,在眼科医药研发领域,综合性药企与专注于眼科的创新药企,在管线策略上呈现出差异。前者在眼科医药研发品种选择上趋于谨慎,重点研发管线数量较为有限,如恒瑞医药仅3条相关管线,信达生物为2条。这种研发策略意味着,对于综合性药企而言,眼科管线仅为其主体管线的补充,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并非押注重点。

而专注于眼科的创新药企,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尽管资金实力远不及综合性药企,但普遍是同时布局并推进多条管线,比如港股上市眼科药企欧康维视,同时推进的管线有十余条。

拨康视云也是这样一家典型的创新药企,多条管线同时推进,并且其中不乏具备全球独创性、商业化在即的潜在药品。而基于产品研发实力,其也踏上了IPO征程。据悉,拨康视云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瑞银集团、建银国际和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但需要看到的是,拨康视云的产品商业化仍然遥遥无期,在启动IPO的这一重要关头,其究竟能打开多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立足黄金赛道,拨康视云有何优势?

一直以来,眼科赛道都是一条高景气的黄金赛道。在政策端,《“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年)》等都在强调老年人、青少年两大人群的眼健康。

具体到眼科药物市场,根据报告预测,我国眼科市场规模在年将达到亿元,至年这一数字将演变为亿元,复合增长率近20%。

广阔的市场前景自然也吸引了众多资本布局。据了解,今年以来,微眸医疗、中因科技、世纪康泰、Intalight赛炜、盛元医药、必扬医药、迪视医疗等知名眼科创新企业,已陆续完成新一轮融资。

拨康视云也颇受资本青睐,现已获得鼎晖投资、建银国际、华医资本、中银国际、创东方投资、兴证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不过,若具体到企业本身来看,资本看重的仅是赛道前景吗?

以拨康视云为例。招股书显示,拨康视云已经建立起一个由7种候选药物组成的管线体系,覆盖了眼睛前部及后部的主要疾病,有四款候选药物进度较快,目前已经处于临床阶段。

其中,核心产品CBT-、CBT-分别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生长、青少年近视,CBT-可以治疗血管化睑裂斑,CBT-则用来治疗睑板腺功能异常相关的干眼症。

眼科疾病按照发病部位划分,可分为眼前部疾病和眼后部疾病两大类,眼前部疾病包括白内障、干眼症、近视、结膜炎等,眼后部疾病包括湿性黄斑病变、糖尿病黄斑病变、后葡萄膜炎等。其中,干眼症、屈光不正、眼底血管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这五种主流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一直是资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oyutaiisland.net/zzbx/1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