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出台意味着眼健康事业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要实现全民眼健康,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科研投入、政策支持以及专科医生队伍的培育。”全国人大代表、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史伟云在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直播“两会?健康策”守护全年龄段眼健康专场上指出。
3月5日,医院院长史伟云,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刘祖国,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宋旭东,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强生眼力健大中华区、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区域副总裁王利平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两会健康策”,围绕眼健康展开交流。
史伟云(后排左)、何伟(后排右)、刘祖国(前排左一)、宋旭东(前排中)、王利平(前排右一)做客两会健康策近视、干眼、白内障如何防?
加强科普宣传是第一步
青少年近视、中青年人干眼症、老年人白内障,是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面对的眼睛主要问题。而近视、干眼、白内障也是导致视觉损伤的三大主要眼病之一。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在非致盲性疾病中,近视患者人数最多,我国近视眼患者约7亿,总体近视率已达52%;干眼症患者人数排名紧随其后,全国统计有4亿多患者,占我国总人口的30%。而在以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眼底病变为主的致盲性疾病中,白内障位列首位。目前,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已达1.12亿。
“近视防控,青少年儿童是重点人群。近视眼是可以预防的,增加课外活动,减少课业负担等看似简单的措施对于预防近视非常重要,同时加大科普宣传,让更多青少年儿童知晓如何守护眼健康。”史伟云表示。
“除近视外,干眼症已经成为发病率第二的流行眼病,且进一步呈现出了患病人群年轻化、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刘祖国表示。
“干眼症和近视一样是慢性病,应当加快构建干眼症防治慢病体系。”刘祖国强调,一方面,医生应积极参与宣传干眼的预防措施以及干眼症筛查;同时,病人应更主动地了解干眼防治知识,积极参与眼病筛查,同时调整生活习惯,控制手机荧光屏使用的时间,保证充足睡眠,缓解压力等,跟医生配合制定慢病管理计划。另外一方面,干眼病作为一个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慢性病,将来应纳入慢病管理体系,通过系列支持性政策促进干眼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对于老年人高发、好发的白内障,手术仍是目前唯一科学的治疗方式。”宋旭东表示,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划时代产品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的研发及问世,如今白内障手术已经从术后‘看得见’迈入了‘看得清晰、持久、舒适’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
宋旭东介绍,目前白内障治疗除了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更升级以飞秒激光治疗系统辅助,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角膜褶皱和结膜下出血的风险,还能实现更高的完全囊膜切开率和更短的超乳时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愈后效果。
此外,提升眼病的人群知晓率仍然是眼病防控的重点。“去年,我们公布的全球眼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5%的人知道白内障手术只是一个10分钟的日间手术,并且国内的白内障患者中只有2%的人选择做手术,在国际上则是5%。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数以亿计,但仅有万白内障患者得到了救治。这凸显了大众对于眼健康的认知仍存在不足。”王利平提到。
“强调科普,提升群众普遍的眼健康意识对疾病的早筛早诊意义重大。通过科普宣传让患者提升对眼病的知晓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王利平说。
技术赋能,
眼科疾病诊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