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某,女,40岁,初诊日期:--10--22
主诉:双眼干涩伴左肩肘关节疼痛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双眼干涩,不敢面对强光,瘙痒难耐,左肩肘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自己于药店购药无效,两个月前曾来诊,但未拿药,近日痛苦难耐遂诊!
刻下症:双眼睛干涩瘙痒,畏光,晨时口干,心烦易怒,左肩肘关节疼痛,屈伸困难,压之疼痛甚,胃脘胀满,大便干难行,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方证药证辨证:巜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第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与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第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笔者体悟患者双眼干涩,早晨时口干,心烦,大便干,胃脘痞胀,当为大柴胡汤方证主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第条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患者左肩肘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压则痛甚符和此证故选之。
眼痒加荊芥,防风。
诊断:干眼症痹症
处方:大柴胡汤合甘草附子汤加荊芥防风
方药:柴胡25g,黄芩15g,清夏10g,大黄6g,白芍20g,炒枳壳15g,生姜25g,大枣15g,甘草20g,桂枝40g,白术20g,附子15g,荊芥15g,防风15g。
针刺:肩井,肩贞,风池,曲池,外关,阿是穴并加灸一日一次。
煎服法:中药免煎颗粒剂七剂,沸水冲服日一剂。
二诊:--10--29眼干涩眼瘙痒略有好转,大便溏,口干心烦减轻50%,疼痛好转80%,
处方:柴胡25g,黄芩15g,桂枝40g,干姜10g,天花粉30g,煅牡蛎30g,甘草10g,白术30g,附子15g,荊芥15g,防风15g。
中药免煎颗粒剂七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1--06电话随访己愈,甚是感谢。
按语:宋林亿说:“尝以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笔者体悟一诊为大柴胡汤方证,二诊阳明腑实己通,表现为胆热脾寒证,故随其证而选之,配合针灸而功效增倍,感谢各位各位家人们的指点。
作者简介:
刘景彬,男,山东聊城人,年师承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杨兆林先生,系统学习经方,常可以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医院中医科主任。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世中联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河南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签约专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医易学大讲堂《伤寒论》《金匮要略》类方主讲老师
创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