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明爱眼日
今天,小编透露个眼科圈里的真实数据:
大家可能想不到,在眼科的各个病种里,现在医生们研究得最多的、论文量增长最迅速的,不是近视、不是白内障,而是干眼。干眼相关研究论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近五年已高据眼科所有病种的榜首。
为啥眼科医生如此重视干眼?因为国内有干眼的人真的是超级多。
医院杭州院区干眼诊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戴琦说,今年来科室看干眼的病人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30%左右。医院眼科的谢文加医生说,他看一天的普通门诊,至少三分之一有干眼症状。
中国是全球干眼发病率
最高的
“中国是全世界干眼发病率最高的。这和人种区别、文化习惯、生活环境都有关系。”戴琦医师说。
比如,得干眼的一大类原因是过度用眼。平时我们眨一下眼睛,睑板腺就会分泌一些油脂,使滋润眼睛的泪膜不会过快蒸发。
但当我们专注看着某处,比如盯着手机电脑、或者开车时,我们眨眼的次数就会大大减低,因此油脂的分泌也会大大减少。分泌不出来的油脂又会堵塞在睑板腺里,使之扭曲扩张,最后即使眨眼,油脂也出不来了。(刚过去的七天乐有没有躲在家里打游戏看电影看到眼睛干?)
(萎缩的睑板腺)
又比如,白种人干眼的发病率在10%左右,我们中国人是21%-52.4%。是的,就像黄种人近视也高发一样,这个真是没办法羡慕人家。
再比如,干眼和环境污染也有关系。有医学论文说,干眼的发病率和PM2.5呈正相关,即PM2.5越高,干眼的发病率越高。上文提到的52.4%的干眼发病率则是在青海,和那边气候干燥也有关系。
现在没有
“干眼症”的说法了
小编记得早几年前吧,干眼算不算一种病、需不需要专门治疗、“干眼”、“眼干”和“干眼症”是不是一回事,都还是众说纷纭。
戴医生说,现在业内已经明确统一:干眼是一种疾病,统一称为“干眼”,不再有“干眼症”、“干眼病”的说法了。
指导专家
戴琦副主任医师
医院杭州院区干眼诊疗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眼科医师协会青年委员
干眼也有了统一的诊断标准。首先你眼睛要有症状:干涩、异物感、烧灼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容易疲劳、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符合以上症状中的任一项,医院查泪膜破裂时间、做泪液分泌实验,这两项查出来又都是阳性结果的,就可以诊断为干眼了。
至于干眼治不治得好,可不可逆转是这样分的——
轻度干眼: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比如不用电脑等,眼睛自己就会好起来的。
中度干眼:经过治疗后可以好转。去医院的大部分是中度干眼,轻度的估计本医院。
重度干眼:这个程度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改善,不可逆了。重度干眼会引起眼表损害、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角膜炎,有可能会影响视力,只能通过各种治疗让它有所改善。
小编觉得,造成干眼的原因里,自己能改变能预防的,就尽量自我注意一下,不然“干眼”大概很快就要像“近视”一样提上千家万户的议事日程了。
比如要对着电子产品这件事,实在是因为工作原因(比如程序员这种)没办法的:
最好每40分钟能转换视线15分钟,眺眺远,休息休息。
电脑屏幕放得比视线略低一些,眼睛看屏幕时,就会有个向下的倾角,可以让上眼脸更好地保护眼睛。
不要整天待在空调环境里。每天都抽空在户外走走,或把空调关了通通气,增加空气湿润度。
粉丝福利来啦~
10月11日(周五)
20:00-21:00
戴琦医生
进千医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