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在前线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南丁格尔主动申请并率领38名护士前去援助护理。仅仅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英国的参战士兵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从42%下降到了2.2%。
她的努力,让护士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国际护士节,也正是为了致敬南丁格尔而设。
南丁格尔被伤员亲切地称为“提灯女神”。/图虫创意
如果我不说,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节日,如同长久以来,护士总是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的群体。
打打针,开开药,跑跑腿,护士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这样轻松,护士工作需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性与人文关怀,她们也承担着许多压力。
护士才是医疗环节中最具人文关怀的部分。/图虫创意
正如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现在都在歌颂医生,但是比较完整的说法是医护人员。医生有多重要,护理姐妹就有多重要。”
在这次奔向武汉的4万多抗疫医护人员中,护士便占了七成,成为救援大队的主力军。特殊时期的护士,更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一线的难,你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不吃不喝不上厕所8小时,1月27日,医院隔离房走出来的三名护士,双手冻得通红,这是她们在武汉隔离病房的第一个夜班。
因为病区无法使用空调,隔离服虽然严密却并不保暖。抗疫期间,护士们不仅要随时守护在病人身边,护理病情危重的患者,还要对抗武汉深夜的寒冷。
医院走廊,回荡着护士们匆匆行走的声音。/图虫创意
特殊时期的护士,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承担比以往更大的工作强度。
重症肺炎患者本身护理难度大,重症病人又逐渐增多,护士们在原本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一并照顾病人的衣食起居。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内的病人,他们是完全卧床的,饮食、大小便、气道管理等等,一刻都不能离人。
特殊时期,护士们大小事全包揽。
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也意味着护士承担着更大的感染风险。
某一线护士长曾提到过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不为人知的细节。采样的部分是咽后壁,病人需要张开嘴巴采样,当护士把咽拭子擦到病人咽后壁时,有的病人会反射性地恶心呕吐和咳嗽,甚至推开负责采样的护士,这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气体污染,增加大家的感染风险。
根据上海市妇联从疫情前线统计的数据,一线护士中,女护士的数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这意味着,大多数一线护士需要忍受着生理期进行高强度工作,而在抗疫前期,口罩、防护服都是紧缺资源,女性工作者必需的生理期用品,却一度成为紧缺资源中的“盲区”。
护士们也不过是普通人,她们主动选择顶着高压和高风险在一线守护病人,却连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被自动性忽略,她们的辛苦更常常不被看见。
雾里看花,夹缝中寻找清晰世界
很多人都知道,为了方便抗疫,许多护士剪掉了她们的长发。但不是亲历者,我们终究难以想象,还有多少平时不起眼的小细节,会成为她们抗疫时磨人的阻碍。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期到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这意味着,可能有将近一半的护士需要戴眼镜。
这段时间,同时戴口罩和眼镜出门的人,大概都对眼镜起雾的烦恼深有体会。日常里,我们只需要将眼镜摘下来擦一擦就好,可是这对于近视的抗疫护士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别人是护目镜起雾,近视的护士们,是护目镜和眼镜片双双蒙上雾气,不戴眼镜看不清,戴了眼镜也看不清。给病人扎针时,眼前蒙上双层雾气看不清血管,手上又戴着厚厚的医用手套,让血管触摸变得很难,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当护士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一边穿梭在病房间一边流汗,原本镜腿就比较松的旧眼镜,又特别容易滑落,影响视线,滑落了也没办法扶起来,只能听之任之,硬着头皮继续工作。
工作中层层包裹的一线抗疫护士,还要忍受眼镜的折磨。
眼镜妨碍视线,拖沓了原本就繁重的工作,也使他们的眼睛更加疲惫。
医院医院在疫情后期,通过线上预约分时段就诊的方式,服务了诸多有眼病需求的市民。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一些抗疫一线人员反映,不方便同时戴近视眼镜和护目镜、用眼过度导致干眼症等问题。
原本习以为常的眼镜,成了一线抗疫护士这个冬天的巨大困扰,阻碍他们抗疫救人。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顶着疲劳的眼睛,始终坚守在一线。
拨云见日,疫后掀起“摘镜潮”
完成救助任务,各地驰援医疗队分批返程。武汉市民夹道相送,自发在阳台上为医护人员送行,挥手高喊“谢谢白衣天使”。国内各地航班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为最美逆行者接风洗尘。
武汉市民自发在阳台上护送医护人员。
人们以各种方式致敬逆行者,护士们的小愿望也被一一实现。
在防护服上写着“周黑鸭”“热干面”的护士吃到了记者特地买来的周黑鸭和热干面,想要明星签名的护士,收到了专场演唱会和亲笔签名CD的承诺……这些愿望并不难实现,却是她们被看见的证明。
觉察到抗疫人员的摘镜愿望,爱尔眼科也以自己的方式致敬逆行者。作为全球连锁的眼科医疗机构,其医院纷纷发布了“抗疫医护关爱计划”,为最美逆行者及其直系亲属们的眼睛健康提供最贴心的守护。
(向左滑动可